圖解甲骨文字典 沈愷

作者:沈愷, 出版社:貓頭鷹,出版日期:2018/01/13
買這套書, 預備做甲骨文的應用.
以下是引用網路資料的介紹 :
建築師沈愷接觸甲骨文至今已五十多年,他以建築師的眼光,歸納分析甲骨文字背後的造字邏輯與使用脈絡,出版《圖解甲骨文字典》。他表示,出版這一本字典是想透過元件圖解,帶領讀者認識甲骨文,甚至解讀這些古老的文字。沈愷指出,甲骨文是兼具圖像性與趣味性的文字,在書法、印章等藝術表現中,相較於今日常用的漢字更能體現美感。「認識甲骨文,不但是回溯文字的起源,更是回歸漢字美感的過程。」《圖解甲骨文字典》卷一為甲骨文字的「元件分析」。每個甲骨文字都是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元件所組成。例如:「好」字就是由「女」和「子」兩個元件所組成。一旦認識了元件,我們便能推理出甲骨文的原始意涵,甚至可用這些元件創造出甲骨文沒有的字,例如甲骨文中沒有「愛」這個字,但人們卻可以用元件拼出。卷二的甲骨文字典,共收錄一千二百零一個可對應今日漢字的甲骨文字。每個甲骨文字都先以元件說明文字原意,再援引卜辭為例,並加上作者按語以及與《說文解字》對照說明。字典編排以筆劃為序,另提供筆劃、部首、注音、漢語拼音等查詢方式。沈愷的外祖父魏易是民初的大翻譯家,父親沈劍虹是外交家,母親魏惟儀是作家,但沈愷從小在國外長大,直到十五歲返台,中文底子並不好,父親特別幫他找了一位國學深厚的老師當他私塾老師,這位老師對甲骨文相當有研究,也因此為沈愷打開了認識甲骨文的一扇窗。後來沈愷當了建築師,是設計屏東海生館的總計畫人,但他對於甲骨文的研究與愛好從沒停止過。一九九二年,沈愷開始思考針對甲骨文的圖形進行分析,希望有系統介紹甲骨文的由來、流變,以及文字詞性用法。此外,也用圖解字典的形式,將已經解讀出的一千二百個甲骨文字,以筆畫排序的方式,讓大家可以搜尋、比對,了解甲骨文與現在文字的對照關係。從構思到出版,前後超過二十年。沈愷說,漢字的起源是甲骨文,以簡潔、傳神的筆觸,就能創造豐富意義的文字,更重要是甲骨文類似圖畫的符號組成邏輯,真實反映了前人時代的社會思考氛圍,例如:「危」的甲骨文字形是野象的頭部,有張開的大嘴和長長的鼻子,由於野象聞到人味會衝向前攻擊,因此野象的頭部代表危險的意思。這些都是寶貴的文化資產,值得珍惜。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